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wLZaXsB0eA6ynp-NIAYSgQ
王航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呼伦镇敖尔金,母亲是蒙古族人,父亲是汉族人。从小喝奶茶、吃羊肉长大的他一直生活在牧区,慢慢习惯了草地上打滚的自由生活。
王航来到乌山,成了一名协调员,一干就是小10年。
长大后,尽管有许多不舍,王航还是选择走出方寸之地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2011年,王航来到乌山,成了一名协调员,一干就是小10年,他以 “知心哥哥”的角色化解了企牧矛盾,温暖了牧民的心,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。
到乌山工作之前,王航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津自主创业。在母亲多次要求下,他回到了家乡。从繁华的大都市回到边境小城,职业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。
当时正值乌山开展帮扶关爱企业周边牧民、解决他们部分子女就业的“惠民工程”,王航成为了首批受惠人员之一。从那时起,他便在协调员的岗位上尽心尽力,默默付出,从无怨言。
临时用地、牧民补偿的协调及立项手续办理工作中,有他忙碌奔波的身影;地方政府和周边牧民的沟通工作里,离不开他耐心细心的协调;封闭区、缓冲区管理工作中,有他巡逻检查的脚步;草场租赁、房屋拆迁补偿业务办理工作里,离不开他认真核对的目光。
现场协调敖尔金三队房屋拆迁工作。
每一项本职工作,每一个接触牧民,他无不郑重对待,累计建立健全牧民档案50余份。几年来,他“一手托两家”,积极化解牧民与企业矛盾,及时传达牧民对企业诉求,耐心传递企业难处,用更温和、更易理解的方式实现牧民与企业双赢局面。
得益于“坐地户”的优势,周边牧民沾亲带故的很多,王航工作起来更加便利。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,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,不仅让“叔伯大爷”满意,还开导他们支持公司的决定。他的真心以待,周边牧民都能感受到。当生活中遇到困难,这些牧民便自然而然地想到找“知心哥哥”求助。诸如“企业可以给我家接一下水电吗?”“孩子没钱上学了,能提供帮助吗?”“住房建筑维修,来个铲车、翻斗车可以吗?”“草场着火了,快来帮帮我!”有一次,王航还在凌晨接到了牧民打来的谈心电话……牧民的求助,他会传达给公司,公司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这些牧民提供援助。
在王航眼中,牧民有时就像孩子一样,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,会“撒泼打滚”,用“哭闹”的形式引起“家长”的关注。对于这样棘手的问题,王航很有经验,说“哄一哄就好了”。他说得很轻松,但谁都知道,“怎么哄”是一个挑战。王航主动开阔思维,注重工作方法,用心沟通协调,尽力去平衡牧民和企业之间的关系,牧民越来越满意,牧企越来越和谐,他觉得这就是他工作的成就感。
原本计划干满五年就走、去看看更大世界的王航,现在的想法有了变化。他说:“我的同事积极、阳光、友爱,有朝气,干劲十足,我们单位福利待遇好,食堂做饭特别好吃,在这里,我感受到了工作带给我生活上的满足感,我不想走了,舍不得离开他们,我还想和他们一起奋斗下去。”